2015年5月20日 星期三

感恩.祝福 《黃勝雄醫師返臺服務22年 榮退特輯》蔡尚穎

誤差十以上   北醫精神科 蔡尚穎

2015年,黃勝雄院長參與北醫醫學系的典範倫理教育整整十年!

2004年以前黃院長還不認識我,當年我正著手要在北醫醫學系的五年級實習醫學生的臨床課程中,推動以醫療典範教育來促進醫學倫理的想法,在陳永興醫師所編的台灣醫界人物誌一書中,又發現這些在台灣留下美好腳蹤的醫界前輩,竟有一半以上的基督徒。我希望學生們跟隨典範可以遇見基督,醫療工作者若能以基督的心面對病患,那就是醫學倫理教育的最高境界。所以教學活動設計上,將包含:「與典範相遇」的演講與視聽教學、個人閱讀、小組討論、機構參訪校外教學。 

倫理教育需要典範的樹立與仿同,就因為「與典範相遇」單元需要有長者前輩現身說法,我第一個想到就是北醫醫學系第二屆而且是傑出校友,回應薄柔纜院長"美國近,花蓮遠"的嘆息,55歲回到台灣買靈魂的黃勝雄院長。 

這樣想法才剛產生,一個奇妙的星期天早上,他竟突然來台北東門教會聚會,就這樣我毛遂自薦介紹這個課程的雛型,他爽朗的答應後,就這樣從20059月起和盧俊義牧師以及醫療奉獻獎得主張裕泰醫師(SARS期間和平醫院急診科主任)開始在北醫進行典範教育。

我請他來講述他生命的轉折,黃院長卻常用更多的時間在介紹於後山默默奉獻一生的許許多多外國人。踏入課堂,他總是笑容滿面且活力充沛,他常常為了鼓勵學生們要熱情擁抱生命保持年輕的心,都會讓學生猜他的年紀,而答案總是誤差十以上,我想他應該也很滿意這種錯誤的答案吧!此後每一年,每學期總是風塵僕僕的出現在課堂上,即使經歷胃部的疾病,10年過了但每一屆同學的答案都還是誤差十以上。

身為他學弟的我,也在這課程中與典範相遇,都快到他回來買靈魂當時的年紀了,我還汗顏不知到何處去買?「誤差十以上」或許可讓醫美拿來作廣告詞,很多人或許也很期待,但這不是用醫療科技來調降皮膚的年齡數據,從他身上我發現是要永遠保持熱情、好奇與求知的心,像小孩一樣誠實來到耶穌面前,不斷的力行追求靈命更新!!

:現在這必修課程名稱已從「醫學倫理導論」改為「醫學典範與倫理實踐」,已有13屆超過2100位醫學生遇見過黃院長受到他的影響,課程不考試但要交報告,學生挑寫一本傳記與一次視聽演講的心得,文末我則摘錄一些學生寫的上課心得,也讓沒有來上課的人,體會這誤差十以上的風采!!
※※※       
當年 醫學系五年級 陳同學
 『很高興能夠有這麼好的一個課程,老實說,每一天都有不同的驚喜!
首先是第一天,能夠看到久仰的盧俊義牧師和黃勝雄院長就是一個很大的驚喜,原本我以為會放之前他們來演講的錄影給大家看,想不到是他們親臨現場與我們勉勵對談。黃院長的演講結束後,我問了個問題:「如果人生再重來一次,院長你會選擇畢業之後赴美嗎?還是直接投入你現在投入的在偏遠地區進行醫療服務?」為甚麼問這樣的一個問題呢?一方面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直接投入第一線的醫療是不是可以更快的滿足到偏遠地區的需要?七年的醫學教育夠不夠?有需要在哪方面繼續受教育深造嗎?」黃院長的回答很有智慧:「首先,如果人生重來一次,我還是會作醫生。」「而我認為我們應該要先『裝備』好自己,然後才去服務有需要的人,要不然我甚麼都不會,怎麼幫呢?」雖然黃院長沒有直接回答說他還是想到美國經歷他過去所經歷的一切,但我想他表達了一個很清楚的訊息:讓自己成為一個學識技術兼具的好醫生,再懷著熱情地到有需要的地方貢獻所學!……

cleardot
當年 醫學系五年級 謝同學
『一開始聽到典範教育,我心裡想到的就是枯燥的道德勸說,但是等到開始上課以後,我就覺得很有意義也讓我得到很多東西,請到的大人物也都不是來說教,而是告訴我們一些他們自己的經歷,我真的很喜歡那些老師的演講。黃勝雄院長的一番話更是讓我有了自己的方向,我覺得院長講的沒有錯,我們要先讓自己有充分的臨床知識和技巧,才可以去談回饋給大眾,如果自己的能力不足,講什麼回饋都是半桶水。看到黃院長我真的有點汗顏,一個近七十的伯伯(可以叫阿公了),每天還可以從花蓮趕來台北開會、開刀和教學,然後晚上在趕回花蓮,而且看起來還是容光煥發,不講院長的年紀一定沒有人猜到他已經快七十歲了。反觀我自己,年紀輕輕動不動就喊累,明明就什麼事情都沒有做,還可以天天都像個老人一樣。我想我真的要檢討自己也要學習院長的精神了。』

當年醫學系五年級 黃同學
黃勝雄院長,一開場充份展現十足的親和力,詢問我們喜歡用英文、中文還是台語聽講。在三國語言的交雜中,院長從西洋宗教戰爭開端,描述了歐洲早期的宗教戰爭與文藝復興的始末,並鼓勵年輕的我們,能多閱讀擴展自己的人文廣度。後來,提到自己從北醫第二屆畢業後,曾經到彰化基督教醫院訓練醫術與最終回到台灣的點點滴滴。提到自己出國前的選老婆的小插曲,以及在美國與美醫師的有趣互動,還有親子之間的溝通,相當輕鬆與逗趣。最後,提到在美國華府遇到薄柔纜醫師一場演講,一句「美國近,花蓮遠」而深深地感動內心的懷鄉之情,選擇回國奉獻下半生,希望最終能在花蓮門諾醫院服務滿20年。

當年醫學系五年級 陳同學
一開始,醫師就用逗趣的台語夾雜著中英文開始訴說文藝復興的故事,幽默而充滿活力的開場立刻吸引大家的注意。接著以曹操與其子的對話,長安近還是月亮近?的故事,來帶出今天的主題:花蓮遠!美國近?

當年 醫學系二年級 陳同學
……我十分喜歡醫師在演講中提到的一句話:「行善,不論大善小善,就像儲蓄,慢慢累積」從過去,到現在,聽過不少為善不欲人知、甘願默默付出的動容事績,感佩之餘,總忍不住自問,「如果是我,我辦得到嗎?我能夠捨下一切,只求付出服務嗎?我能夠明明身處在一個有良好衛生的環境,還無怨無悔的跑到落後的地方,一待就是幾十年嗎?」  醫師說,他要回來的時候,人家說他是super stupid,而現在,人家說他是the smartest醫師堅定自己的信念,確信自己的決定,有自己的一套價值觀和人生觀,不因為旁人的話而輕易動搖,或是因而懷疑自己,這樣的態度,令我嚮往、想要學習。因為徬徨迷惘,我看不清未來的路;因為缺乏自信,所以我隨波逐流,希望有一天,我也能踩著堅毅的步伐,帶著自信笑容,大步往前走。

當年 醫學系五年級 鄭同學
我對院長第一個印象是個沉默嚴肅的人,但這剎那的印象只在我腦海裡閃過不到十秒鐘。一開始老師問大家幾個問題,大部分的題目都已經沒有印象了,唯獨老師鏗鏘有力的讚賞回答問題的學生:「I’m proud of you!」配合他豐富的表情和肢體動作真的有趣極了,完全看不出來他的年紀已經七十好幾。此外老師還用了英文、台語的方式演說,聽到他那流利的英文就知道他應該在美國生活了一段日子,但仍然不知道為什麼「花蓮遠!美國近!」的意思,直到他說以前在台北上課,晚上為了要連夜趕回花蓮,途中可能連晚餐都沒有時間吃,連飛機降落都要看老天爺的臉色,據他的說法友好幾次飛機抵達花蓮時因為濃霧而無法降落,最後原機折返台北,經過一番折騰還是得趕上火車才能順利回到花蓮,印象很深刻的就是老師說有好幾次回到都已經清晨了,這回家的時間比去美國還久,怪不得「花蓮遠!美國近!




當年醫學系五年級 李同學
演講結束後,跟黃院長又聊了一下,一見面他就給我們一個有力的握手跟熱情的寒暄,是個很有親和力與活力的人。可以深深感受到他不只是令人尊敬的醫者,他講話眼神中透露的自信與堅定的自我價值是非常有吸引力的。以前我總是想不透什麼動力可以讓人放棄原本成功的事業與優渥的生活,到偏遠的地區去服務。聽完這次演講後,我暸解到是一種責任感與感恩回饋的心態,一個在台灣生長的人在自己的能力足夠後應該回饋這塊土地,而黃院長以偏遠醫療當作他對自己「根源」的回饋方法。他說連Dr. Brown身為一個外國人,都可以為台灣奉獻這麼多,他應該也做些什麼,所以他決定回來台灣接下花蓮門諾院長。雖然放下美國的成功事業是一個損失,但在花蓮奉獻的生活卻讓他得到更重要的東西,讓在這塊土地上需要的人得到幫助能帶給他發自內心的快樂也找到不同的影響力,我終於知道黃院長總是能看起來很輕鬆自在,也可以帶給人愉悅的關鍵是什麼了;就是自我價值有真正的實現那種滿足,讓他樂於分享他的生命喜悅給週遭的人,讓他再忙都不會覺得是一種壓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